藥品不良反應主要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、與用藥目的無關的、或意外的有害反應。 即使是比較安全的非處方藥也是如此,它有防病治病的作用,也有不利于人體的不良反應。常見的藥品不良反應有以下幾種:
藥物的副作用:
藥品在規定常用劑量使用時出現的與防病治病目的無關的作用,這里強調應用“目的”,因為一種藥物往往有多種作用,目的不同,其他作用就成為副作用了。如阿托品用于治療胃痛時,常出現口干,心跳加快等副作用。如用于治療有機磷農藥中毒,則其口干、心跳加快等副作用又成為治療作用了。又如阿司匹林,口服易致胃潰瘍,甚至可致出血,這是其副作用,但將其用于預防心肌梗死(尤其是二級預防),這個副作用又成為治療作用了。
藥物的過敏反應:
過敏反應又稱變態反應,是少數具有特異體質的患者對某些藥物產生的異常反應,如口服阿司匹林,大多數人無異常反應,但少數人會發生皮疹、發熱、皮炎、哮喘、白細胞減少,嚴重者可產生過敏性休克。個別藥物可通過皮膚過敏試驗減少過敏反應的發生,絕大多數藥物都要提高警惕,尤其是對多種藥物、食物有過敏反應者。
藥物繼發感染(或二重感染):
主要表現在長期、大劑量使用廣譜抗菌藥,敏感的細菌被殺滅了,不敏感的細菌、真菌大量繁殖,從而引起新感染。如霉菌引起的鵝口瘡,葡萄球菌引起的腸炎等。正因為如此,在遴選非處方藥時,全身用的大量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藥是不能入選的。當然也與防止產生耐藥菌有密切關系。
毒性作用:
藥物在常用劑量時,不會產生毒性反應,只有在過量、過久使用方可產生,如對乙酰氨基酚的腎毒性;鏈霉素、卡那霉素、慶大霉素等的腎毒性,各種抗腫瘤藥的心臟毒性等。因此,必須按照說明書使用非處方藥。
致畸作用:
不少藥物對胎兒的影響已被肯定,所以優生優育必須慎用藥物,尤其是妊娠初期3個月內顯得更為重要。
|